先天性脊柱畸形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点赞减免费用530余万元,杭州这个医疗 [复制链接]

1#

实现共同富裕,全民健康是重要基础。健康是一,有了这个一,后面的零才有意义。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,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,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,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。

在三对口一协作地区,大山阻隔了健康信息的传播,也阻碍了人们对健康追逐的脚步。东西结对、山海同心。在杭州帮扶项目中,“重塑人生脊梁”医疗帮扶项目,聚焦结对地区脊柱弯曲患者,用真金白银的投入,真情实感的帮扶,真心实意的关怀,让一批批患者重获新生,为全省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书写了医疗帮扶的杭州案例。

一根脊柱,支撑起了一个人的身体,也树立起了一个人的精气神。有这么一群人,他们身体弯曲着,佝偻的身体挫败了他们对生活的自信心,“重塑人生脊梁”项目由此而来,重塑身体,重塑人生。

医院组建了一批专业医生团队,让来自杭州的先进医疗技术进山区,打破三对口一协作地区患者求医瓶颈,摸索出一套集技术支持、温情关怀、费用减免等环节在内的综合性医疗帮扶模式。

让无力者有力,让悲观者前行。医院依托所开展的“重塑人生脊梁”和“杏林天使基金”两大公益基金项目,为杭州结对的湖北、贵州、西藏、浙江等地区的脊柱畸形患者按下人生“重启键”。年至今,已有余名来自利川、凯里、从江、西藏、云南的患者受益,减免医疗费用达余万元。一批又一批的脊柱畸形患者在基金的援助下,“抬头挺胸”,重启人生。

勇闯生命禁区

用前沿技术与病魔斗争

在贵州凯里有一位脊柱畸形患者叫杨秀成,来杭就医前身体几乎弯成了“C”字形,下巴贴在胸骨上,吃东西吞咽都困难。年10月,医院全仁夫团队开始为他开展脊柱矫形救助。

术前,仅麻醉就是一道大坎。医院麻醉科团队克服重重困难,为杨秀成做了“史上最难”气管插管。年,医院对杨秀成进行两次高难度的截骨矫形手术,去年1月6日,最后一次颈椎后凸矫形手术顺利完成。经过精心护理,现在杨秀成已经可以成功“抬头挺胸”。这也成为国内罕见脊柱后凸畸形度、颈胸段后凸50度、胸椎后凸度矫形成功的患者。

其实,让脊柱挺立,并不仅仅是为了生活的方便。据介绍,脊柱畸形是一种高致残性的疾病,严重者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,肢体活动不便甚至瘫痪、死亡。而脊柱畸形矫形手术,难度高,风险大,国内能熟医院屈指可数。

不畏风险,迎难而上,近年来,以医院全仁夫院长为首的医疗团队勇闯生命禁区,不断创新手术方法,攻克多个技术堡垒,为越来越多的脊柱畸形患者送去健康。据统计,医院已顺利完成余例手术。治愈的患者中,年龄从5岁至80多岁,脊柱侧凸角度最高达度,脊柱后凸角度最高达度,矫形前后最大身高差达38厘米。

患者杨海兵是杨秀成的儿子。入院前,这个27岁的小伙子脊柱后凸67度,身高只有cm。接受了全仁夫主刀的脊柱后凸截骨矫形手术后,护士给小伙子量了身高,足足“长高”了10cm!杨海兵高兴地说,“现在好了,不用枕头都可以睡得很踏实,感谢医院脊柱医疗团队!”康复后,杨海兵还去爬了萧山北干山,重新找回了自信。

给予温情看护

让患者感受异乡温暖

杭州,一座至善之城,面对千里来杭求医的脊柱畸形患者,给予了家的温暖。

9月初,医院住院部19楼(脊柱矫形科)举行了一场简单而又热烈的欢送仪式,两位来自西藏那曲的脊柱畸形患者嘎桑和次央加才手术圆满成功,以全新的姿态即将踏上回家的旅程。

欢送会上,次央加才的妈妈用藏语表达着感谢,做了无数次双手合十的动作,讲了无数次“感谢,感谢……”她说:“这次手术费用我们一分都没有出,在这里的医院安排很贴心,所有的医护人员把我们当家人一样对待……真的很感谢。”

在19楼居住的几乎都是脊柱畸形患者,他们从全国各地而来,又被同一疾病所羁绊,每多一位病友的健康恢复对于他们而言都是一次希望的正向叠加。他们之间,是病友,是伙伴,更是亲人。

欢送病友的健康离开,来萧进行脊柱矫形手术的贵州病友通过歌声送上了祝福,嘎桑的弟弟为医护人员献上了藏族特色舞蹈,另一位贵州的病友送上了为西藏患友画的画像……马上就要中秋节了,医院还特意为他们准备月饼,送上节日的祝福。藏族同胞也给在场的医护人员纷纷献上了哈达,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。

这样的温情画面在病区不止一次上演,也给这些千里来求医的人真切的温暖。给予病人关怀,贯穿在杭州帮扶的全流程中。为了让利川脊柱畸形患者无忧赴杭手术,医院全面落实医疗“首接负责制”,围绕患者来杭就医手术的全过程、各环节,压减办事环节,从筛查、启程、到达、术前、术后、康复锻炼到出院返回,全程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