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性脊柱畸形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你知道新生儿有哪些特点吗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去哪里医院看白癜风最好         http://yyk.39.net/bj/zhuanke/89ac7.html

点击"上方蓝色字体"免费
  

①外貌

 头约为身体的1/4,头发分条清楚,耳壳软骨发育好,能保持直立位置。胸廓呈桶状,相对狭窄,乳腺可按及结节,乳头明显可见。腹部稍膨隆,但一般不超过胸廓高度。指甲超过指端,足跖有较多较深纹理。男婴睾丸已降入阴囊,

女婴大阴唇已遮盖小阴唇。


  

②姿势


  四肢相对较短,呈屈曲外展状(即像“W”形状)。


  

③皮肤

 皮肤角化层较薄,表面缺乏溶菌素,皮下血管丰富,汗腺分泌旺盛,汗多,大小便次数多,尤其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次数多,如果不经常洗澡护肤,这些有害的代谢产物就会不断刺激皮肤,特别是颈部、耳后、腋下、腹股沟、臀

部等皮肤褶皱处,很容易发生皮肤溃烂或感染。


  

④皮肤色斑

 青斑:多见于骶尾部、臀部、手足、小腿等部位,呈蓝灰色,形状大小不一,不高出皮肤,无不适。这是皮下色素细胞堆集的结果,又称“胎斑”或“胎记”,不需要治疗,多于5~6岁时自行消失。

 红斑:为云状红色痣,又称毛细血管瘤。常见于眼睑、前额以及颈后部,这是接近皮肤表面的微血管扩张所致,大约1岁左右可消失。

 草莓状痣:表面似草莓状凹凸不平,医学上称草莓状血管瘤,至6个月时可以长得很大。劝家长不要担心,我观察过几千例,都会随宝宝长大颜色变浅,甚至消失。有的3岁左右会消失,即使不消失也可以进行治疗,但不主张在新生

儿期治疗,当然特殊部位影响发育者除外。

 牛奶咖啡斑:顾名思义呈牛奶咖啡色、大小不等的斑块。可在婴儿四肢或躯干见到,少数几块对婴儿健康无妨碍,如果数量很多,则应看小儿神经科医生。


  

⑤体温

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,体表面积相对大,皮下脂肪层薄,皮下血管丰富,保温能力比较差,容易散热。当吃奶不足、外界温度偏低或有疾病时,即可表现为体温不升。尤其是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时合并窒息的新生儿,以及有其他异常的高危新生儿,更容易出现体温不升,测体温常在35℃以下,称为低体温(正常腋下体温36℃~37℃,肛温36.2℃~37.8℃)。

 

 

⑥脱水热

 喂养不足或居室温度过高时,由于新生儿蒸发性散热增加会造成脱水,由于脱水,发生脱水热,一般不会太高,体温腋温超过37℃,或肛温超过37.8℃。新生儿对热的耐受性差,如果体温超过39℃以上并持续较长时间,不仅可引起高热抽风,还可能导致永久性脑损伤,甚至遗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。如果在家生产,一定不能包裹得太厚,以防宝宝发热;医院生产,医护人员对新生儿会做妥当处理。


  

⑦生理体重下降

 宝宝在出生后一周内体重都会有正常的生理性下降,一般在出生后2~4天,宝宝体重可以下降6%~9%,最多不超过10%,一般在10天左右恢复至出生体重,也有的晚至第三周才恢复到出生体重,但这并不影响以后的发育,父母不用过分紧张。一旦体重恢复,随着月龄及哺乳量的增加,体重会迅速增加,一般每天可增30克以上。


  

⑧呼吸

 新生儿出生断脐后约10秒钟内就开始呼吸了。新生儿呼吸浅而快,每分钟40~50次左右,有时节律不齐,以腹式呼吸为主。不仔细观察看不出胸部抬起,而只看见宝宝肚子上下起伏。最初的几天呼吸中枢尚未发育完善,有时呼吸不规则,甚至会出现呼吸暂停,尤其是早产儿呼吸暂停更易发生。经过2~3日后逐渐平稳,有规律,但在哭泣、吃奶时呼吸节律会加快。


  

⑨循环

 怀孕4周开始胎儿有心跳,8~12周建立了完善的体内循环。胎儿血为混合血,氧气和营养物质是经胎盘和母亲进行交换的。新生儿出生后1~2分钟内要迅速断脐带,过迟断脐带会形成红细胞增多后引起心脏病、肺气肿、心力衰竭。宝宝出生后心率仍很快,每分钟次左右,波动在~次/分之间,由于末梢血流缓慢,血红蛋白偏高,哭泣或遇冷可出现口周发绀和四肢末端偏凉,随着月龄增长,末梢血液循环会逐步得到改善。


  

⑩大便

 正常新生儿出生后10~12小时内开始排大便。有的新生儿在娩出过程中即排便。起初两天大便呈墨绿色、黑棕色,称为胎便;吃母乳后大便呈棕*混杂的颜色;3~4天左右转为金*色软便,呈糊状,不成形,每天好几次。若生后24小时一直未排便,且伴有腹胀、呕吐,呕吐物为黏液或羊水,应考虑是否存在消化道梗阻,应当及早看医生,检查是不是有先天性畸形或胎便黏稠。


  

⑾小便

 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时或生后6小时内排尿,前2~3天尿量少,但每天最少尿量60毫升以上。若出生后24小时还不排尿,应当喂10%的葡萄糖水20~30毫升,观察是否排尿。观察时,屁股下垫布垫,不要用尿不湿,否则有点尿都吸收了。如果仍未排尿,应请医生检查,处理异常情况。新生儿器官发育尚不成熟,过滤能力差,不能喂含有盐的溶液。以免发生组织水肿。

在新生儿期还存在许多特殊反射,它是大脑皮层未发育成熟的暂时表现,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,尽管反射消失的时间有个体差异,但长期缺失、不对称或持续存在都应视为异常。

新生儿期的生理反射

(1)吸吮反射:当新生儿口唇触及乳头时,便张口且出现口唇、舌的吸吮动作称吸吮反射。该反射1岁后消失。若新生儿期吸吮反射消失或明显减弱,提示脑内病变;若亢进则为饥饿表现。1岁后仍存在提示大脑皮层功能障碍。

(2)寻觅反射:新生儿面颊部触及母亲乳房时头即转向乳房,找乳头;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触之,亦有类似反应。其意义同吸吮反射。

(3)握持反射:用手指或木棍触新生儿尺侧手掌、足底或指趾引起指趾屈曲活动。手的握持反射4—6月逐渐消失,为随意动作取代。新生儿期该反射缺失或两侧不对称均为病态,6个月后仍存在也提示大脑疾病。足底握持反射6—12月消失,提前消失多为脊髓发育不良。

(4)拥抱反射:新生儿仰卧,操作者一手托其肩,一手将其头抬高15度,然后迅速将手从头下撤出,头即垂落,这时四肢外展伸直,除拇指末节屈曲外,其余各指伸直且呈扇形张开。脊柱与躯干亦伸直,数秒钟后四肢又内收屈曲,犹如拥抱动作。随后新生儿面部紧张,在双臂放松时发出哭声。拥抱反射3—4月消失,出生后暂时消失提示大脑损伤;若一侧缺如考虑为臂丛神经损伤或锁骨、肱骨骨折;若长期存在则为大脑疾患。

(5)踏步反射:检查者两手置于新生儿腋下,托住新生儿使之站立,足底接触床面,胸部前倾,此时新生儿可以做自发的踏步运动。踏步反射3个月消失。生后即无该反射为双侧瘫,持久性不对称为神经损伤,长期存在为大脑疾病。

(6)强直性颈反射:新生儿仰卧,检查者将其头向一侧旋转,该侧上下肢伸展,对侧上下肢屈曲。该反射3—4个月消失,6个月仍存在为大脑疾患,一侧缺如或两侧不对称多为神经损伤。

上海红房子在全国各大城市均有服务中心,提供专业月嫂、医学催乳、育婴师、满月发汗、产后恢复等服务。

如有需求请拨打免费热线--

长按上面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