躯干、胸廓变形……脊柱侧弯正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。中华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小儿脊柱学组组长、上海交通大学儿科学院脊柱侧弯研究中心主任、医院小儿脊柱中心主任医院杨军林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科学认识脊柱健康非常必要,有些青少年错过最佳干预时机,非常可惜。脊柱侧弯发病率5%,医生提醒家长避免“两个极端”脊柱侧弯是好发于青少年的致残性畸形,包括冠状位、矢状位和轴位的脊柱锥体排列异常,表现为先天性脊柱侧弯、神经、肌肉性脊柱侧弯、特发性脊柱侧弯等。当前,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肥胖症、近视之后,影响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第三大“健康杀手”。“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”成为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的共识。年,教育部等五部门发布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》,指出要健全疾病预防体系,预防、控制学生近视、肥胖、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、发展。然而,由于脊柱侧弯的发病存在一定隐蔽性,很多家长没有对孩子进行及时的干预,导致脊柱侧弯角度逐渐加重,更有病重者出现脊髓和脊神经损伤、呼吸系统及心脏功能障碍,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。杨军林教授注意到,当前对于脊柱侧弯,家长容易出现“两个极端”:第一个极端是不重视,等发现时病情已比较严重,这也是国家发文强调早期筛查的一大原因。与此同时,还有一个极端,也就是一个“反作用”在于夸大了脊柱侧弯的发病情况,引发家长过度恐慌、过度治疗。“有媒体报道脊柱侧弯发病率高达20%,其实,真实发病率在5%,并且它的发病率是相对稳定的。”杨军林教授分析,“夸大”的脊柱侧弯发病率,可能是将姿势不良、弯曲异常等情况均列入脊柱侧弯,而实际是“脊柱弯曲不良”可以通过体态纠正,并且从弯曲不良发展到脊柱侧弯是一个漫长过程,绝不能就此划等号。杨军林教授进而提醒家长:一旦查出脊柱侧弯,也不要过度恐慌,而应该给予孩子及时有效的治疗。以其领衔的交通大学脊柱侧弯中心为例,现有技术可以做到早期发现的孩子有办法予以控制、免于手术。“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手术,干预得早,可以不手术。现在的问题是不少孩子被耽误了,错过了黄金时间窗,等骨头硬了,没办法治疗了,非常可惜。”医院、家庭诊疗壁垒,脊柱连续测量成为可能如何早期筛查?要满足中国广大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筛查需求,并不简单。医院、学校,还是康复机构、家庭,都需要逐步建立脊柱健康筛查意识,全面改善脊柱健康检查设备配置状态。这是挑战,也备受健康市场